2020-11-16
11月3日,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理事杨锋先生应邀参加由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策划主办的《战“疫”下的专业力量》在线直播讲座,分享主题为疫情下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今年新冠疫情在对人类生命、健康、生活及经济带来重大威胁及挑战的同时也催化推动了生物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杨锋围绕疫情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和挑战,2020全球生物医药投资及并购分析,以及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三个主题,结合自身投资实战经历做了深度生动的分享。
谈到疫情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挑战,杨锋表示,疫情急需的防护医疗防护服等医疗耗材,体外诊断、POCT检测试剂、检测设备和呼吸支持设备得到了极大发展;医药研发机构、生物医药公司的正常研发和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全球医药供应链受阻, 影响行业发展;诸多临床项目被迫中止,或者进展很大程度上延迟;全球重视新冠治疗药物,目前全球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超过150种,尚未完全突破,需要和时间赛跑。面对疫情,国家、政府、产业、资本端携手抗疫。站在医药投资前沿,杨锋指出,受疫情影响,为应对大流行疾病有关的医疗设备、疫苗、疗法和诊断预计将成为收购的热门目标。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资本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总额目前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总额目前已达到2019年全年水平,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跨境投资亦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选择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迄今已有61家风险投资支持的医疗公司在香港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成功上市。
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与投资机会,杨锋就最具成长潜力六个前沿领域做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解读。人类发展史也是与病毒不断斗争的历史,重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投资将是未来持续的主题。例如这次全球的抗疫,事实证明了在这之前可能全人类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还是没有做好准备,作为投资机构,也对这种情况深感震撼与触动。这次疫情之后,全产业链对于病毒的研究、疫苗、防控和治疗,都会上升到新的高度。2020年上半年国内外一共有28家疫苗研发公司获得融资,融资金额为114.8亿人民币,这批公司多以研究病毒疫苗以及mRNA疫苗为主。
肿瘤治疗,依然是临床上未被满足的最大市场和机会。癌症5年内的生存率,美国平均水平在70%,有些已经能达到90%,但是中国目前还在30%-40%徘徊,简单的概率数字背后对应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说明了医药创新与发展,对于科学家、企业家、投资机构来讲,还是任重而道远,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创新疗法(新细胞疗法、精准医疗、免疫-肿瘤联合疗法、基因疗法)为肿瘤治疗创造出新格局,中国在细胞治疗方面属于第一梯队,甚至超过了美国。
基因编辑和核酸技术,作为诺奖科学家背后的生物技术,具有千亿美元的市场前景。细胞和基因治疗(CGT)市场规模达到119.6亿美元,千亿级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的背后,是新药创制的基础逻辑。基因编辑在一些新兴性、退变性的疾病上,有独特的价值;而核酸技术与药物,是继抗体药后下一个划时代的生物药,随着对RNAi机制更加深刻的理解,具有增强的特异性和效力的载体开发,小核酸药物的黄金时代已来临,有望成为抗体药物后的下一个千亿美元市场的划时代技术和药物。蓝海资本也在去年投资了核酸药物的领军企业瑞博生物。
人工智能跨界医疗,将赋能新药发现。新药发现在AI所有的应用场景中拔得头筹,预计2024年将达到31亿美元;中国已拥有最大数量的AI研发中心(25.7%),超过了美国(22.8%)。人工智能在药物开发的整个周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药物发现阶段增长最快,2025年将得到25%的广泛使用。中国在此领域的一系列优秀公司的融资数据,也验证了这个判断。
人工智能和医疗设备,具体来讲,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增长迅速。手术机器人是医疗领域应用核心,预期近年复合增速超19%,其中毛利率高达70%;康复机器人在中国占比较高。
分子诊断作为增长最快的领域,是IVD的黄金赛道。2013- 2019 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 25.4 亿元增长至约 132.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1.6%,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 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