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TALK | 2023医药健康投研生态峰会-医疗器械日报道

2023-01-19

June 18, 2024

2023年1月13日,蓝海资本2023医药健康投研生态峰会-医疗器械日论坛如期进行,多位专家和国内外产业领袖等重磅嘉宾,从科研、临床及产业发展等多角度探讨医疗器械领域最前沿发展趋势,分享行业发展洞见,共话投资机遇。

                                                  医疗器械日

主持及论坛主席:曾勇勤博士
蓝海资本投资合伙人
前飞利浦创新高级总监

峰会“医疗器械日”由蓝海资本投资合伙人曾勇勤博士、前飞利浦高级创新投资总监担任主持。

曾勇勤博士表示:“在昨天的蓝海生物医药日,朱贵东会长在美国参加正进行的第41届JPMorgan 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观察到今年更加明显的各大医疗公司创新的‘Externalization’外化趋势,这就预示着创新创业生态将在未来的医药产业起到更加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创新创业生态中,产、学、研、用和基金需要对我们共同服务的病患和临床实践的需求有共同的认识、协同行动、组成命运共同体,才会增加创新创业的效率和成功率,服务社会。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和大家分享您们深刻的行业洞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产业的最新动态以及先进的创业孵化实践,使医疗生态的各相关方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和互相支持,促进医疗创新创业生态的发展,合作共赢。”

主旨发言嘉宾摘要如下:

冯晓源教授
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影像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冯晓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冯晓源教授首先介绍了从预防到诊断/治疗的主要三类医疗技术,包括医疗器械 (MD)、体外诊断(IVD)、数字健康(DH),其特点为不断创新,平均研发投资率为8%,生命周期较短(18-24个月),专利申请远高于制药领域与生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冯晓源教授以手术机器人为例,手术机器人改变了外科手术现状,帮助手术预先规划,保障稳定的操作和可靠的结果。冯晓源教授认为,区别于传统的医疗器械,新型医疗器械往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冯晓源教授分享了其为新需求医疗器械的商业化路径思考:首先新医疗器械需要创造新的价值,保障安全性,帮助诊断或治疗;其次,新的价值要得到承认,需要被卫健委或医学会委托机关评估、由物价局批准收费;再者,需要找到真正长期使用新医疗器械的获益者;投资-收益环形成中,投资者需要长期陪跑。冯晓源教授引用了“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相关数据,全球市场规模高达5500亿欧元,中国仅占7.2%,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呼吸系统疾病介入治疗热点及未解决问题
李时悦博士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

作为国内现代介入呼吸病学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李时悦博士指出,呼吸者系统的功能复杂且强大,是重要、基本的生命器官。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疾病,根据中国CDD发布的中国居民死因排序前四中有两个呼吸系统疾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见呼吸者系统相关疾病危害性与重要性。李时悦博士分别介绍了大气道疾病、小气道疾病、肺部疾病三大类呼吸者系统疾病的各类治疗手段及相关临床研究。李时悦博士总结道,介入治疗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已显示了初步的良好效果,是未来疾病治疗的新希望;中央气道病变是经典的部位,小气道疾病和周围型肺癌是未来介入治疗的主战场。

脑科学与脑产业未来
王立平博士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

王立平博士主要从事脑认知行为和脑疾病神经环路调控机制以及光遗传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王立平博士表示,大脑皮层的发育与进化对人类文明发展极其重要,脑科学目前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也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布局方向之一。大脑拥有复杂的连接网络,与很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复杂性也决定了在研究大脑工作原理时要用到很多前沿的交叉新技术,包括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分子细胞学、电子医学、信息等交叉学科技术,脑科学发展存在的重大需求。王立平博士展开讲解了脑科学相关七大产业:养老与睡眠健康产业、神经系统疾病新药开发及CRO产业、神经系统罕见病治疗产业、脑图谱精准解析技术带动的产业、基于脑科学的教育认知产业、面向神经系统疾病的数字诊疗产业、类脑智能革命及产业,先进院在这些产业均已有所布局并已形成产业转化,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发掘价值。王立平博士带领团队牵头建设了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团队正在努力打造资本、人才、技术跟产业的“四位一体”闭环的创新体系。

人体器官芯片-新型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
评估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陈早早博士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研发总监

陈早早博士指出,通过先进的生物学技术——芯片技术能构建一个新的体系有望解决新药研发、精准治疗、现有传统模型痛点,目前已有器官芯片应用在药物研发而跳过动物试验的案例,2022年FDA不再要求药物进行动物实验,器官芯片已成为世界国际竞争的热点,美国器官芯片联盟、欧洲组织工程药物筛选联盟、国际器官芯片联盟均已成立,未来器官芯片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陈早早博士讲解了器官芯片的科学背景及历程,中国器官芯片的研发与美国齐头并进,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确立器官芯片的研究,东南大学从2012年组建了第一个器官芯片教育部创新团队。陈早早教授列举了器官芯片的多种构建方法及模型的测量方法,器官芯片可用于替代动物实验用于新药研发、构建人体的模拟等,目前非常多的国际药厂均已使用器官芯片。陈早早博士提及,人体器官芯片已成为未来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赛道,未来市场规模可达近千亿人民币/年。

数字医疗的产业共生和发展
孙轶
GE医疗数字商业总经理

孙轶先生表示,GE医疗中国最新的战略覆盖全面的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三大方向。从数字赋能方面来看,GE重点助力中国智慧医院建设,利用智能扫描操控、智能扫描成像的智能设备,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外部伙伴合作的方式使医院的流程更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诊疗一体化。GE目前已与国内近5000家医院建立合作,除了设备的供应,GE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与设备结合形成整体的解决方案,希望按次收费为医院提供服务与指导,已建立一站式影像AI应用平台——爱迪生魔盒,目前已与国内 8 家产品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建立合作。孙轶先生特别指出,GE在数智时代提倡开放式创新,正在打造精准诊断创新生态圈

罕见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需求 ——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蓝海
李宁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李宁教授提出,中国肿瘤发病数量占据全球的23.9%,临床需求大,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仅达41%,远低于美国的65%,目前的治疗效果有待提升。李宁教授建议产学研用投形成闭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形成差异化布局战略,临床罕见肿瘤是真正意义上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也得到了政策大力支持。李宁教授介绍道,国家癌症中心专注罕见肿瘤诊治和临床研究,已收集中国罕见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标志物,并进行罕见肿瘤ACC/OTSCC的基因突变谱分析,搭建了基因分型指导精准诊疗中国罕见肿瘤的平台进行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已搭建专职临床研究团队,旨在更好地推进创新药物的临床和上市。

以色列孵化器:Trendlines的孵化示例
楼涛
以色列Trendlines
上海医疗创新中心CEO

楼涛先生拥有丰富的创新孵化经验,他全面介绍了其所在的以色列的国家级孵化器Trendlines,目前已在以色列、新加坡、中国共建立三家创新中心,主要业务分为农业食品科技和医疗器械的孵化与创新实验室,目前已累计孵化100+家公司。Trendlines 集团已建立强大的投资人与合作伙伴生态,包括德国贝朗、拜耳公司、荷兰泰高集团、Sheba医疗中心等。楼涛先生指出,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60%来自以色列,主要由于以色列已形成完善的创业生态的体系,由动力系统(大学和科研机构)、传输系统(技术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家、强力助手(政府、孵化器、风头基金)组成。楼涛先生分析了以色列创业公司的六大特点,基于相关特点,Trendlines建立了高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后,楼涛先生重点逐步剖析了Trendlines如何找到项目、在立项阶段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进行投资判断、帮助创业者进行风控评估。

医疗科技投资趋势及蓝海2023投资策略
曾勇勤博士
蓝海资本投资合伙人
前飞利浦创新高级总监

作为蓝海资本投资合伙人,曾勇勤博士主要负责指导蓝海资本在医疗器械方面的投资。首先她回顾了2022年医疗健康投资趋势,整体金额和数量均有所下降,融资轮次和金额均向更早阶段布局。

曾勇勤博士介绍了蓝海资本在医疗器械方面的三大投资策略:1、持续布局医疗“硬科技”创新;2、坚决布局医疗器械和医疗科技的早中期投资;3、聚焦呼吸系统、脑、心血管(部分)三大领域。蓝海过去围绕心血管领域已投资科凯生命科学、洲瓴医疗和尚医科技等企业,分别从相关的结构型心脏病、房颤、心衰数字化康复布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就未来的项目内容而言,蓝海将继续遵循三大投资准则: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真)需求;突破性创新技术 (AI、介入、数字化、创新消融技术、器官芯片等);商业模式闭环。

曾勇勤博士特别强调,蓝海资本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并与医疗专家紧密合作,甄别心脏、肺部和大脑等主要器官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历程中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真)需求及优先级;密切跟踪最新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动态,积极关注世界原创技术或“卡脖子”技术,敏锐识别原创的或国产替代的解决方案和优秀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政策,采用大数据驱动的投资标的挖掘,坚持临床、产业和投资“三位一体”,全面赋能,多维度支持创新器械初创企业发展。

2023蓝海资本医药健康投研生态峰会顺利结束,此次峰会包括生物医药日和医疗器械日,多位重量嘉宾分享了科研、临床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为蓝海资本投研团队确定新一年投资方向、赋能投资企业奠定了基调,以期推动创新和行业发展。

                                                     生物医药日

点击回顾“生物医药日”报

关于蓝海资本

蓝海资本聚焦于医疗健康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科技企业的成长期和并购投资。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科研、产业和投资的国际化经验,管理多支人民币、美元双币种基金,投资屡获业界殊荣。

蓝海资本近期投资案例包括深信生物、洲瓴医疗、希格生科、科凯医疗、博安生物、瑞博生物和君圣泰生物等多家前沿创新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自成立以来,蓝海资本坚持深度投资和价值创造,通过卓有成效的投资管理工作,为被投企业带来积极改变,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蓝海资本于2022年初成为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签署机构,秉承资本向善的原则,推动责任投资,持续赋能投资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