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TALK | 2023医药健康投研生态峰会生物-医药日报道

2023-01-17

June 18, 2024

2023年1月12-13日,蓝海资本举办了2023医药健康投研生态峰会,此次峰会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两天分别以“生物医药日”和“医疗器械日”为主题,邀请了共16位医药健康领域院士、国家级临床主委专家和国内外产业领袖等重磅嘉宾,从科研、临床及产业发展等多角度探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最前沿发展趋势,分享行业发展洞见,共话投资机遇。

                                                  生物医药日

主持及论坛主席:朱迅博士
蓝海资本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著名免疫学家、吉林大学教授

峰会首日为“生物医药日”,由蓝海资本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免疫学家、吉林大学教授朱迅教授担任主持。朱迅教授回顾了近一年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并指出生物医药未来代表着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刚性需求,涉及到健康领域的诊断、预防、干预及治疗。朱迅教授强调,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未来创新药领域进行创业、投资、科技及产业发展值得深思,创新药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共同探索。

2022医药全球投资回顾、2023年蓝海投资策略
杨锋蓝海资本
创始合伙人&CEO

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CEO杨锋先生分别从全球及中国的视角展示了2022年医药投资观察,医药整体投资均有所放缓,投资轮次呈现前移趋势。

数据来源:silicon valley bank
数据来源:medleaves 2022 年医药行业盘点回顾系列九:医疗行业一级市场融资年度回顾分析

蓝海资本在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和医疗科技等医疗“硬科技”方向持续布局;在生物医药方向,杨锋先生进一步分享了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突破性创新生物技术”、“新机制、新靶点”三大视角,持续布局生物医药的早中期投资,重点关注核酸药物、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治疗性疫苗、靶向蛋白降解技术、AI+医药等生物医药技术。

全球生物医药发展新趋势、新机遇
朱贵东博士
美中药源协会会长

朱贵东博士持续关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态,特别对发展趋势提出了真知灼见。首先,朱贵东博士回顾了2022年全球制药发展现状,无论是小分子、生物大分子、新治疗板块、药监与支付方面形成了多点突破。朱贵东博士提及近日参加的JPM2023大会,2023年对于Biotech 公司而言是震荡的一年,需要企业开源节流,外部收购、best-in-class、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主旋律。此外,朱贵东博士重点分析了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总趋势,包括新作用机制、新技术与工具持续增加、同一疾病多种选择、对真正创新支付意愿强烈四大方向。朱贵东博士总结道,在下一个十年,技术创新一定会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因素。

神经疼痛药物研发趋势
卓敏博士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作为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卓敏院士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和数据,介绍了疼痛传递的原理:疼痛主要与前扣带回皮质(ACC)区域相关,并对疼痛进行生理痛和慢性痛的分类,生理痛通过抑制外周的感受体得到很好地控制,但慢性痛是长期的,且可能愈演愈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有消极影响。卓敏院士列举了多种药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即使是一线治疗药物——辉瑞的Gabapentin,主要通过抑制递质的传递,所以它用药量要比较大,且副作用较多。卓敏院士介绍了他早期的研究——“从聪明鼠到慢性痛靶点的发现”,目前有多个药企正在研发NR2B来治疗慢性痛。通过基础研究,卓敏院士发现AC1是慢性痛导致的中枢可塑性的重要靶点,通过基因敲除靶点,从而了解靶点在整个大脑组织分布,避免它的副作用而达到有效的镇痛作用。卓敏院士表示,疼痛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未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转化。

肺癌临床研究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吴一龙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作为全球肺癌临床研究的佼佼者,吴一龙教授首先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现状,包括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可能的治疗模式、不可手术3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况,可采取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或结合其中几种的综合治疗方式。微小残留病灶(MRD) 检测在治愈肺癌的目标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用 MRD 来做检测可发现潜在可治愈的病人,也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况。吴一龙教授指出,如何有效地把 MRD 检测标准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全球MRD检测在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也存在大量的机会空间。吴一龙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谈及未来的治疗方法,包括Pan-KRASi、ADC、PROTAC、CAR-T细胞疗法。吴一龙教授总结道,目前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是肺癌治疗的基础,肺癌的治疗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面临着新的革命,而新的治疗方法有赖于新的生物学技术,为了提高临床效果,治疗将越趋精准。

NASH药物干预靶点选择
牛俊奇教授
吉林大学教授、著名肝病专家

牛俊奇教授提及近两年有关肝脏疾病领域的药新药研发进入冰点,但在2022年下半年迎来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全球有 25% 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有 25% 的病人会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据牛俊奇教授的流行病调查,NASH患者的比例在大幅上升。目前中国无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获批,在不同的阶段应药物研发应选择不同的靶点。牛俊奇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在NAFLD治疗方面显示出了希望,包括抗高血糖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吡格列酮、 Lanifibranor(拉尼菲布拉诺)和GLP1-R激动剂等。

临床导向与临床差异化
回爱民博士
SharpSight Biopharma创始人
前赛诺菲全球副总裁

回爱民博士首先介绍了科学导向与临床导向,以mRNA、PD-1、利那多氨、万珂为例,利那多氨在投入使用前作用机制也暂未明确,在当下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下,这些药物均通过临床数据验证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回爱民博士以个人经历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临床差异化,包括临床设计在试验时间节点的把控。回爱民博士强调,做药需要先把数据看透、用事实说话,药物研发过程复杂,临床与临床前涉及医学、统计、运营、注册、化学、专利、药理、数学等方面,制药人必须有“自己的科学”,努力做好药、更快做成药。

代谢失衡与疾病机制
赵世民博士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世民教授分享了其多年针对代谢失衡与疾病机制的研究历程,如何一步步使假设得到印证。首先,他认为在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代谢物的失调,因此胞内代谢物应该有信号属性。代谢物信号发现背景为美国科学家发现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突变致癌,而赵世民教授团队第一次揭示代谢物α-KG失调改变肿瘤信号,先行证实α-KG结构类似物影响肿瘤表观遗传性状,并引起了αKG及其结构类似代谢物研究热潮。此外,赵世民教授阐述了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研究,比如细胞如何感知胞内物质能量丰度、揭示了乙酰化调控代谢与调控葡萄糖稳态平衡机制等。赵世民教授指出,代谢物信号的揭示为大众健康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生物医药开辟了新赛道。

代谢失衡与疾病机制
李继喜博士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细胞死亡与免疫应答是李继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李继喜教授表示,细胞死亡是一个机体发育到最终的命运阶段的必然归宿,而已知的细胞死亡与它的稳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紧密相关。细胞死亡主要分为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两种方式,近期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还有铁死亡和铜死亡。李继喜教授主要介绍了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呼吸疾病。李继喜教授指出,目前针对细胞坏死的药物研发还不多,其团队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RIP1/RIP3)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分别从细胞坏死可能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和癌症等方面展开讲解了研究策略及成果。

投研生态峰会“生物医药日”圆满落幕,各位演讲嘉宾带来了一场医药研发、临床和创新的思想盛宴;次日再续精彩,敬请期待下一篇关于“医疗器械日”的报道

关于蓝海资本

蓝海资本聚焦于医疗健康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科技企业的成长期和并购投资。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科研、产业和投资的国际化经验,管理多支人民币、美元双币种基金,投资屡获业界殊荣。

蓝海资本近期投资案例包括深信生物、洲瓴医疗、希格生科、科凯医疗、博安生物、瑞博生物和君圣泰生物等多家前沿创新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自成立以来,蓝海资本坚持深度投资和价值创造,通过卓有成效的投资管理工作,为被投企业带来积极改变,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蓝海资本于2022年初成为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签署机构,秉承资本向善的原则,推动责任投资,持续赋能投资企业可持续发展。